年初土地市場呈現降溫趨勢
在2016年各地土地收入井噴后,2017年年初土地市場降溫趨勢已經開始出現。除少數熱點城市外,整體土地溢價率基本平穩。
“土地出讓的約束與限制條件越來越多,是導致土地市場數據降溫的主要原因,包括北京、深圳成交的數宗全限價或持有出租住宅用地,大部分城市為了避免地王都針對土地加大了限制條件。從市場預期看,在嚴格的政策約束下,出現地王的概率越來越低。”張大偉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二線城市仍然集中出現了土地高溢價情況,這在合肥和南昌兩地最為明顯。以合肥為例,在17宗溢價率超過100%的10億元以上地塊中,合肥占據了9宗,溢價率前6的地塊中,合肥獨攬5宗,溢價率第一的地塊(357.75%)也出現在合肥。顯然,合肥相關部門的限購政策和當地出現的房價下滑趨勢,仍未阻擋房企的拿地熱情。
“1月份高溢價地塊主要出現在合肥,一方面是當地加大了土地供應,另一方面則是房企在一線城市幾乎無地可拿,而二線熱點城市未來的城市建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即便土地溢價率較高,也只能先拿了再說,短期內能保本就可以。”有行業分析人士稱。
而分城市看,1月份賣地超過100億元的城市僅有5個,其中最高的武漢賣地收入為278.8億元,合肥為242.28億元,杭州為159.69億元,鄭州為124億元、溫州為111.37億元,全部為二線熱點城市。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2017年各地樓市政策依然會持續收緊,特別是對土地出讓的各種約束。而隨著住宅銷售趨冷,將導致2017年整體土地市場相比2016年下半年出現部分降溫的現象。
大型房企拿地熱情不減
相比于土地市場的降溫,大型房企的拿地熱情卻絲毫不減。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的數據顯示,在受春節影響的2017年1月份,包括萬科、保利在內的20大房企,拿地金額依然達到了1117.26億元,平均拿地成本為9654元/平方米,相比2016年房企平均拿地成本6964元/平方米上漲了38.6%。
對此,上述業內人士稱,2016年大型房企在銷售面積與銷售金額上均創下新高,同時最近一段時間整體信貸政策仍屬寬松,大部分房企發債成本較以往明顯下降,最低甚至僅在3%左右,這也導致了房企補充土地的積極性較高,即使在調控影響下,主要城市土地依然未出現流標等明顯的降溫現象。
分析人士則指出,逆周期拿地確實可以幫助企業快速發展,但這關鍵要看未來市場的走勢,部分高價拿地的企業,如果1年至2年時間里拿地區域房價上漲不能超過50%,那么這些項目都將面臨入市難題,巨大的成本壓力也將增加企業經營的風險。
“在利潤下調的情況下,預計將有越來越多的非專業房地產公司離開房地產領域,而房地產行業的競爭也將越來越激烈。面對核心盈利能力下滑、財務風險的加劇,目前很多房企在加強成本控制以及提高周轉速度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這兩方面的發展終究會遇到瓶頸,房企的可持續發展關鍵還在于戰略轉型。未來市場的分化還將持續,對于房企來說,那些三、四線城市布局較多的企業,可能將持續面臨去庫存的難題。”張大偉稱。 (據《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