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末都會預測房價走勢的任志強說:“現在不敢說了。”按照往常慣例,預測來年樓市走向是房地產行業的年終“重頭戲”。在過往十余年中,原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因敢于預言而備受關注。今年,任志強仍然出現在各大論壇中,但他卻沒有預言。
任志強:2018樓市不好判斷
對于過往調控周期,任志強的總結是,“就房價來說,大部分是非良性循環關系。即當市場處于低潮的時候,政府采取了一些啟動(刺激)措施,然后(市場)開始進入瘋狂的階段,然后再開始調控,調控完了之后又進入低潮,然后再啟動,再調控,這是歷史上的宏觀政策,大多數這樣循環和重復。因此,房價一定在一定的階段里面進入瘋狂,然后低潮,然后再啟動。這次沒有人知道會不會再啟動了。”
任志強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因不確定因素較多,這一次,他的確是判斷不好未來樓市走向。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也同意前半部分,但對于未來,孫宏斌更為樂觀一些,他說,“2018年會比2017年好一點。”
盤點:調控之密集前所未有
這一年中國房地產調控政策密集程度前所未有。在過去20年房地產調控中,沒有哪一年的調控政策密集發布程度接近2017年。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13日,年內約有110個城市部門(縣級以上)發布了調控政策,發布調控政策次數多達250次以上。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多次發布政策,僅北京一個城市發布的各類型房地產調控政策就超過30次。
然而,如果從全年樓市整體走勢來看,嚴厲調控之下無論是成交量還是房企業績,仍然走出一條相對向上的曲線。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2017年1月-10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3.0億平方米,同比增加8.2%;銷售金額10.3萬億元,同比增加12.6%。從整體看,商品房成交增長率雖然相比2015和2016年明顯降低,但在嚴厲調控政策之下,仍然維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張波認為,2017年樓市調控和以往數次調控相比,目標非常明確,核心就是圍繞“真正落實長效機制”這個目標,短期不放松,更著眼于長遠,啟動調控組合政策。根本目的就是重視長效機制,構建房產階梯型消費,解決高房價和庫存區域間不平衡發展的問題。
張波認為,今年以來的“租購同權”相關政策大量推出,將部分非理性的購房需求,更好地引導到租房上。其次調控摒棄了部分異化手段,例如以往的政策多會加重增加交易稅費,來引導樓市降溫,但效應卻導致稅負轉嫁,反而推高了實際房價,今年鮮有此類異化手段。這些長效機制的落實,對構建階梯型消費,解決高房價和庫存區域不平衡問題將持續產生積極作用。
預期爭議:暴跌還是更好一點?
關于未來房價,任志強只給出了一些基本方法論。“房地產行業決定房價的因素可能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國家層次,就是基本制度,這決定了不同的周期變化,有一些可變,有一些是不變的。同時有一些是可以博弈的,比如說微觀政策,是可以通過市場博弈進行的,那么當微觀政策寬松的時候博弈就非常明顯。當然了,環境緊張的時候市場作用就小一些,就是得聽政府的。”
按照任志強的方法論,開發商有自己的判斷。孫宏斌的看法是,“我覺得2018年會比2017年好一點,政策不會變,會在現有的政策基調下可能稍微松一點,價格會稍微松一點。10月份的房價也許會漲一點,根據GDP的增長,可能漲一點。備案也沒那么難了,這是一定的。現在很多的判斷覺得2018年會很差,價格到冰點,我覺得不太可能。”
另外,張波還強調了人們逐漸認識到的問題。城市房價降和購房成本降低是兩個層面的問題,兩者有關聯但并不是完全正向變動。其一,城市房價降并不代表在售樓盤在降價,有可能是供應結構變化引發的,例如郊區可售房源增多,市中心房源預售證獲批量少都會引起;其二,由于限購帶來的政策收緊導致二套房首付增加,即便是部分商品房或二手房價格真的下調,但改善型購房者的首付壓力依然不小;其三,部分開發商有收“價外費用”嫌疑。也有分析人士持悲觀態度。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就認為,經濟危機周期與中國房地產調整周期疊加,以及國際金融形勢變化,將令2018年我國部分城市房價進入深度調整。
(據《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