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利率市場化的自發推進,理財產品迅速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居民儲蓄;而許多城市房地產庫存高企、房價低迷,因而房地產的投資回報率較低;隨著資本管制逐步放松和人民幣在國際上用途更加廣泛,居民對海外房地產及其他境外資產的投資變得越來越容易。
舉國爭議房地產 此輪下滑大不同
此次政府出臺的措施無法完全抵消房地產下滑的風險比以往都高。我們認為有15%的概率會出現房地產活動下滑,拖累2015年GDP增速大幅下降至5%左右的情況.
過去十年間,中國每隔幾年就會經歷一次房地產周期。但與前幾輪不同,此次房地產下滑的觸發因素并非調控政策收緊。事實上,住房內在供求格局已發生變化—當前住房建設量已超過城鎮人口增長和住房改善帶來的需求。由于房價低迷、反腐以及理財產品和海外資產等其他投資渠道的興起,支撐投資性需求的諸多因素也正在消退。
在我們看來,中國的房地產建設量可能會有較大幅度的調整,房地產長期繁榮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不過,我們并不認為中國會出現其他新興市場常見的房價崩盤,或出現金融或國際收支危機。
未來幾年,隨著經濟和金融系統逐漸消化房地產部門的調整,GDP增速降至5%左右的“硬著陸”風險已不容忽視。當然,中國不太可能劇烈地去杠桿。不過這一漸進的調整,雖可能有利于宏觀經濟和社會穩定,但對微觀企業和股票投資者而言卻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這一次是結構性拐點
為什么我們認為本輪調整不同于以往?
首先,2004年—2005年、2007年—2008年和2010年—2011年的房地產下滑均發生在宏觀政策和房地產政策顯著收緊之后,此次房地產下滑并無明顯政策觸發因素。
當然,2013年下半年信貸增速有所放緩,最近幾個月銀行放慢了房貸審批,但這遠不能與往年房地產下滑前的信貸凍結、地產政策大幅收緊相提并論。事實上,新一屆中央政府自2013年3月上任以來對房地產行業鮮有表態,即便當時一線城市房價持續大幅攀升。不僅如此,最近幾個月,房地產新開工面積下滑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也超出以往。
其次,供求格局已經發生轉變。
過去幾年,房地產建設面積進一步攀升,而城鎮人口增長所帶來的住房需求有所回落。換句話說,住房的新增供應量已經超過了內在需求(包括改善性需求),且住房供給中用于滿足投資性需求的比重越來越高。
再次,與其他資產相比,房地產作為投資品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自發推進,理財產品迅速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居民儲蓄;而許多城市房地產庫存高企、房價低迷,因而房地產的投資回報率較低;隨著資本管制逐步放松和人民幣在國際上用途更加廣泛,居民對海外房地產及其他境外資產的投資變得越來越容易。因此,我們預計全球利率水平將有所提高,人民幣穩步升值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二者均會對投資中國房地產的吸引力帶來負面影響。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