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自7月10日起,濟南市商品房限購政策全面放開,居民今后購買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房不再需要開具限購證明,這也標志著實行了3年多的商品房限購政策正式取消,又一城市加入取消限購的大潮。
在濟南市取消限購背后,是其高庫存和低去化帶來的樓市壓力。相關數據顯示,其可售房源套數要賣16個月以上。專家表示,一些二三線城市面臨高庫存壓力,隨著濟南限購取消獲得住建部批準,將有越來越多的城市跟風,實行限購的47城中,預計下半年30余城市將放開限購。
濟南正式取消限購 購房不再需要開具限購證明
濟南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10日起,濟南市商品房限購政策正式取消,居民購房不再需要到房管部門開具限購證明,但辦理繳稅、貸款等是否需要開具相關證明還需要具體咨詢有關單位。雖然濟南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官方網站未發出取消限購的文件,但記者已在多個在售樓處得到證實,濟南市歷山路上的一個售樓處也擺出了取消限購的提示。
據悉,濟南市此前執行的限購政策于2011年3月份正式出臺,已經執行三年多的時間。濟南市的限購政策,對以下居民家庭購房套數進行了限定:對在濟南市已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不能提供2年內在本市累計繳納1年以上個人所得稅繳納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暫停在本市向其售房。
濟南市取消限購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7月2日,有媒體公布了一份名為《關于對我市商品房限購政策進行調整的請示》的文件,文件顯示“建議在全市范圍內解除新建商品住房與存量住房限購,待報國家住建部備案后實施”,落款為濟南市城鄉建設委,并得到了濟南市相關領導的批示。一時間濟南市陷入輿論漩渦,紛紛討論這條消息的真實性。當日晚間,濟南市建委在其官方網站回應稱,“為促進濟南市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我市正研究現行商品住房限購政策進行調整的辦法,待確定后實施”,也證實了這一消息的真實性。
存銷比指標繼續惡化 取消限購成趨勢
高庫存一直困擾著濟南房地產市場,克爾瑞最新數據顯示,自2013年3月以來,濟南存銷比持續走高。截止2014年6月底,濟南普通商品住宅庫存697萬平方米,按照月均成交量41萬平方米計算,存銷比高達16.9個月,而這并沒有包含濟南房地產市場未來的供應量。面對如此嚴峻的存銷比形勢,濟南市取消商品房限購顯得勢在必行。
事實上,不僅僅是濟南,高庫存和低去化率已經成為許多二三線城市的頑疾。易居研究院報告顯示,截至5 月底,監測的35 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25570 萬平方米,環比增長2.7%,同比增長20.1%,去化周期超過16個月,庫存再創歷史新高。而溫州、濟寧、西安、福州、常州、杭州、沈陽、青島等15個城市存銷比已超過20個月,庫存面臨著“壓力山大”的窘境。
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在接受中新網房產頻道采訪時也表示,目前限購涉及四十多個城市,這些城市均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的問題。高庫存如何消化使許多城市到了一個抉擇的時刻,需要重新審視限購政策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前提,限購政策的取消也是順應市場規律的表現。
限購引發骨牌效益 下半年30余城市或將取消限購
6月26日,呼和浩特發文宣布取消限購,成為全國首個正式發文確定放開限購的城市。除呼和浩特外,沈陽、廣州、福建、無錫、太原等地,也已被報道已事實上放開限購。有評論表示,呼和浩特取消限購將引發骨牌效益,在得到中央的默許后,其他一些地方政府坐不住了。更有媒體報道稱,目前已有部分城市的相關部門前往呼市調研,希望能從呼和浩特成功松綁限購中獲得經驗和啟示,而此前亦有廈門限購令暗中解禁的消息傳出。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表示,已經放松限購的呼和浩特、沈陽、天津,都屬于庫存壓力山大的城市,住宅去化周期都超過20個月,而濟南的庫存和去化周期只是處于二三線城市的中間水平,當前大概為15個月。濟南被住建部允許放開,也就意味著,實行限購的47城中,絕大部分都有資格放開了!下半年樓市難以回暖,他市必然跟風裸奔! “預計30多個城市的限購政策將可能在年內取消。”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因為整體經濟問題,很多樓市現狀與呼和浩特類似的城市放松限購的需求都非常迫切,除一線城市和超過1000萬人口的城市限購仍將存在外,多城取消限購的可能性都較大。《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馬光遠持相同觀點,他認為絕大多數城市維持限購已經沒有必要,90%的城市可以取消限購。
陳國強進一步表示,取消限購符合中央提出“分類調控”大思路,但僅僅取消限購這單一政策的調整,未必能扭轉市場的預期,更不可能逆轉市場的供需狀況,這是一個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慢慢消化的問題。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也認為,取消限購并不能立即催熱樓市,因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重新獲得購房資格的高端改善和投資需求,原本就暫時不愿入市,僅僅對于部分被誤傷的剛需(比如外地人)有刺激作用。但從中長期來看,取消限購有利于樓市正常發展。 (據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