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以房養老的保險產品終于揭開神秘面紗。近日,保監會正式批復了幸福人壽《關于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審批的請示》。這意味著,自去年7月1日,保監會敲定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4個城市試點“以房養老”以來,國內首個“以房養老”保險產品正式面世。
近日,記者走訪了廣州天河區的多個老年人活動中心,受訪的老人普遍表示,知道“以房養老”保險但不會購買相關產品。
■名詞解釋
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俗稱保險版“以房養老”,指擁有房屋完全產權的老年人將其房屋抵押給保險公司,繼續擁有房屋居住權,并按照約定條件領取養老金直至身故;老人身故后,保險公司獲得抵押房屋處置權,處置所得優先用于償付養老保險費用,剩余部分返還給老人的繼承者!耙苑筐B老”源于歐洲,在美、日等國發展已趨成熟。
首款產品 投保后不受房價下跌影響
從保監會官網公布的《幸福房來寶》產品條款來看,該產品保險條款由合同構成、提供的保障、養老保險金的給付、延期年金等部分組成。投保范圍是60周歲(含)至85周歲(含)之間的自然人。
根據產品費率表顯示,當延期年金無身故和退保利益時,以每100萬元有效保險價值計算,一投保年齡為60歲的男性,延期年金交費年度數(特定期限年度數)為26年,延期年金年交保費2544元,投保人月度基本養老保險金額為2514元(可實際領取的養老保險金額為基本養老保險金額扣除應當承擔的相關費用之后的凈額)。
老年人與保險公司簽訂合同時,雙方將確定基本養老保險金額,這一金額設定要考慮房屋折舊、預期增值、預期的老年人平均生存年限等,金額一經確定,將不能變更。不過,老年人每月拿到的養老金要在基金養老金額當中扣除必要的費用,如部分房屋評估費、律師費、保單管理費等。
如果老年人在保單生效之后選擇退保,將承擔退保手續費和其他費用,如養老保險相關費用及損失賠償,如果在一定期限內老年人無法償還,保險公司將對抵押房屋行使處分權,即出售(變賣)抵押房屋。
無論是投保人也好,保險公司也好,“保險版”以房養老的最大風險和不確定性都來自房價的波動。
幸福人壽方面向記者表示,該產品是一種將住房抵押與終身養老年金保險相結合的創新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老年人將房產抵押給保險公司后,可繼續住在原有房屋中選擇“居家養老”,并按照約定條件領取養老保險金直至身故。“‘幸福房來寶’為非參與型以房養老產品,即幸福人壽不參與分享房產增值收益,但承擔房屋下跌風險和長壽給付風險,在投保后老年人即可終身領取固定養老金,不受房價下跌的影響。”
同時,該產品的猶豫期為30天,在投保前給老人更多的時間考慮是否投保。這比一般保險產品15天的猶豫期延長了“反悔權”時間。
市民反響 “以房養老”不如放租穩妥
前不久,保監會發布《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統計制度》的通知,要求參與以房養老試點的企業自今年3月1日起逐月上報業務開辦情況。盡管監管層督促保險公司盡快發布以房養老產品,但“以房養老”試點近一年,各保險公司都在觀望,市場上鮮有保險企業推出相關產品。那么,此次相關產品的獲批是否能夠如愿破除“以房養老”遭遇的尷尬?
近日,記者走訪了廣州天河區的多個老年人活動中心,受訪的多位老人普遍表示,“在電視上看到‘以房養老’保險的新聞,也知道一些,但還是不會購買相關保險產品”。
在石牌街星光老年人活動中心,正在看報的李伯表示,“‘以房養老’難以接受”。他告訴記者,房子歷來作為家庭財產傳續,辛苦了一輩子買了套房,如果抵押給保險公司,子女就繼承不了。
對于天園街道老人活動管理員張伯來說,“房子抵押給銀行、保險公司,房子漲了也沒我的份,不如出租,每月拿一筆錢,比較穩妥”。張伯告訴記者,自己現在有一套放租,40多平方米的房子每月能收2000元房租,加上管理員工資,一個月有5000多元入賬。
一名正在了解“幸福房來寶”的女士認為,產品還不完善。她坦言,雖然保險公司不參與分享房產增值收益,但在房子評估上是以什么標準評估、由誰來評估、房價下跌后保險公司承擔多大比例的風險等問題還存在疑問。
另外,記者從其他一些壽險公司獲悉,目前對研發以房養老保險產品興趣不大,主要考慮到保險、銀行等金融機構承擔的風險大等。
一名保險公司負責人透露,我國住宅用地的使用年限一般只有70年,當老人年邁將房產抵押時,商品房的使用年限大都已經不多,而當老人身故時,使用年限更是所剩無幾。
同時,對銀行、保險公司等機構來說,正向按揭貸款的風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減小的,而“倒按揭”恰恰相反,時間越長,風險越大。如何確定“倒按揭”利率也是一大難題,貸款額少,老人不樂意;貸款期長,機構又可能吃虧。因此很多銀行和保險公司謹慎觀望,小心試點。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