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譚浩俊認為,新一輪刺激樓市的政策,不能再只顧眼前利益而傷害長遠利益。讓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應當成為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追求的目標。
3月底,人民銀行、住建部和銀監會聯合發文,二套房首付降至四成;同時財政部通知,個人出售普通住宅,營業稅免征年限由5年下調至2年。兩項政策形成的“組合拳”被業界稱為“3·30”新政,為樓市注入了強心劑。
新政明確了國家支持居民合理改善性住房的政策方向。在此背景下,近百城市發布了不同力度的公積金松綁政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一定向好跡象,但仍面臨近6萬億平方米的待售庫存壓力。為此,地方政府開始在公積金政策以外,擴大政策惠及人群,同時在首改房認定、稅費補貼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刺激。
樓市目前的情況不完全是市場作用的結果,而是地方政府過度使用行政手段干預樓市、過度使用政策刺激樓市和過于依賴土地財政擾亂樓市所致。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樓市低迷狀況,采取一定措施刺激樓市,發揮樓市在穩定經濟中的作用是可行的。前提是,刺激手段不能走偏,刺激政策不能離譜,刺激方式不能過分。否則,產生的后果將不堪設想。
事實也是如此,如果不是地方在經濟發展方面急于求成,過度追求眼前利益,或許樓市就不會出現今天這樣的狀況。在新一輪樓市刺激的過程中,如果仍然采用過去的方式和手段,通過激化矛盾的方式緩解眼前的壓力,那么產生的風險隱患將更為嚴重。
為什么在剛性需求仍然很充裕的情況下,樓市卻陷入低迷狀態?說到底,就是政策的起伏扭曲了購買者的心理,使購房者很難作出科學合理的選擇,只能等待觀望。過度的刺激政策或許能夠引發一些短期消費,但從長遠來看,問題更大。如何處理好眼前與長遠的關系,值得地方政府深思。
樓市不是一個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它有自己的發展規律。破壞了秩序,改變了發展規律,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
所以,新一輪刺激樓市的政策,不能再只顧眼前利益而傷害長遠利益。讓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應當成為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追求的目標。(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譚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