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1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更大釋放內需潛力。
會議指出,城鎮化是中國發展最大的潛力所在。按照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要求,抓住農民工融入城鎮這一關鍵,通過深化改革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有利于擴大有效投資和消費,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會議確定,一是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探索進城落戶農民對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的依法自愿有償退出機制。除極少數超大城市外,全面放開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留學歸國人員等落戶限制。國務院已頒布居住證暫行條例,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抓緊制定細則,使有別于以往各類暫住證、含金量更高的居住證制度覆蓋全部未落戶的城鎮常住人口,讓他們盡早在居住地享有義務教育、就業、醫療、法律援助等多項基本公共服務。二是加快城鎮棚戶區和危舊房改造,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將棚改政策支持范圍擴大到全國重點鎮。降低準入門檻,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交通、地下管網等建設。運用“互聯網+”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提高公共服務和公共安全保障水平。三是擴大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范圍,積極發展中小城市,開展賦予鎮區人口10萬以上的特大鎮部分縣級管理權限試點,以特色城鎮發展帶動脫貧攻堅和新農村建設。四是完善土地、城鎮住房等制度,鼓勵地方利用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設立城鎮化發展基金。財政轉移支付、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中央預算內相關投資向轉移人口落戶較多的城鎮傾斜。為“新市民”更好融入“新城鎮”創造條件。
“在現實生活中,土地承包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有時會成為束縛農民進城落戶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農村的土地和農民捆綁了一輩子,既不能變現也不能退出。”北京農村產權交易所高級經理趙忠煦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探索依法自愿有償退出機制符合本次會議所強調的“以人為核心”,而且這也是一種土地流轉方式的創新。
事實上,有的地區現在已經在試點承包地有償退出機制。記者此前在重慶梁平縣采訪發現,這種退出分為兩類,一類為農民自愿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并交還村社集體后,流轉給大戶統一經營。另一類是有的農民采用“折中”辦法,不直接退地,但將土地剩余承包期限內的經營權“一次性”轉讓給農業大戶。一些專家和基層工作人員認為,由于承包地退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直接牽涉土地制度全局,一些改革內容地方無權突破,需要完善頂層設計。
對于本次會議提出的“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記者了解到,2015年棚戶區改造開工580萬套,創歷史新高,貨幣化安置比例達到28%。今年我國新安排600萬套棚戶區改造任務,目前,云南、安徽、內蒙古等省份以及濟南等城市都明確提出,力爭全年貨幣化安置比例提到50%以上。專家分析稱,這將成為今年地方房地產“去庫存”的主要手段。
會議還確定進一步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措施,促進企業脫困和產業升級。一是以更加嚴格的安全、環保、質量、能耗等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限期退出,引導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轉型轉產、搬遷改造等主動退出產能;二是嚴控新增產能;三是完善支持政策。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