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以來,全國多地陸續出臺具體措施,以往嚴格限制的購房政策在短時間內大面積放開。截至9月6日,全國已經有40個城市放松限購,后限購時代的樓市驚現變奏,市場對于新政的關注度迅速高漲。
限購松綁,這劑強心針能否帶動持續寒冷的樓市復蘇?購房者心態回暖了嗎?開發商又該采取怎樣的應對策略?未來限購政策將會呈現何種態勢?戴德梁行華中區董事總經理彭蔭喧先生,他將就“后限購時代”進行深入解讀,探討未來樓市的發展。
房價過熱造成經濟壓力
2003年之后,中國的房產投資開始不斷升溫,一直持續到2010年的“高熱”階段。2010年初,全國宏觀經濟形勢逐漸向好,房價上漲趨勢明顯,“發育亢進”成為當時房地產市場面臨的最主要問題。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0年全國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報告,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0.43億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0.1%;商品房銷售額5.2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8.3%。
“限購令出臺就是為了控制房價的過度上漲。房價的過度上漲、過速上漲對金融機構的壓力很大,并不利于整個市場未來的持續健康發展。”彭蔭喧表示。
彭蔭喧以香港房地產市場為例進行了進一步闡釋。“比如1997年的香港經濟形勢并不樂觀,房地產市場也遭受了沖擊,不少房子甚至變成了負資產。同理,在內地,當時(2010年)政府認為市場出現過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所以才采取限購”。
彭蔭喧解釋,政府出臺限購令最終目的并非要房地產商停止建房,而是希望將房價上升速度變慢,符合市場正常預期,將房地產市場發展方向回歸正常健康。
限購松綁符合市場預期
今年6月20日,呼和浩特公開發文取消限購,成為國內第一個明確取消限購的城市;7月10日起,濟南市商品房限購政策全面取消,居民購買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房不再需要開具限購證明,限購政策正式取消;7月29日,杭州取消140平方米以上戶型限購;7月30日,溫州全面取消限購;同樣是7月30日,寧波取消90平方米以上戶型限購……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里,全國已有40個城市放松或取消限購,僅剩北上廣深等城市仍在執行限購政策。
“其實,從限購政策出臺以來,結合‘國十條’等調控政策,房價上漲速度已經基本基本回歸合理。市場已經較往年有所降溫,開發商在投資房地產的時候也會更多地進行考慮,不像以前盲目地爭奪地塊,導致地價上漲。”彭蔭喧分析。
他認為,目前房地產市場正在進入一個相對趨慢的發展階段,“相對緩慢的市場節奏可以幫助開發商,尤其是部分中小型的發展商實現過渡”。
“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現在中國的GDP已經不再維持兩位數的高度增長,而是7.5%左右的增長目標。房地產作為GDP增長的主要的力量之一,大概在這個7.5%中占到16%左右的貢獻。”彭蔭喧說,房地產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單純以單位數字來判斷市場的走勢,上漲太快或者下降過快均非健康表現。
他還提到,像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全面松綁限購的可能性并不大,“北京、廣州這樣的城市之所以還沒有松綁,就是因為他們是中心城市,資源更加集中,房地產也更受關注也更成熟,一旦放開限購,大量的需求涌入,市場是否有這樣的承受能力、配套是否能夠及時跟上,都是巨大的考驗”。
國慶假期將是重要檢驗期
伴隨限購的陸續松綁,已經松綁的城市的樓市表現備受關注,但是就目前看來,樓市回暖跡象并不明顯,整體樓市仍處于“低溫”狀態,市場庫存積壓嚴重,與此同時大多數的房地產企業仍然面臨難以逆轉的資金壓力。
“很多人期望限購松綁即可馬上實現成交的反彈,但是事實是37個城市已經松開限購,并沒有帶動市場行情的劇烈反彈,我個人認為,國慶假期將會是限購松綁能否真正帶動市場的檢驗期。”
彭蔭喧認為,限購是否取消或者松綁并不是決定市場走勢的根本原因。“如果房價是合理區間,就會有相應的市場反應,但是市場供應量也影響了整體走勢,存量房如何快速消化達到供需平衡,房價回歸正常。”
限購退出后 房企應更注重后續服務
“政府調控其實還是短期的行為,是由市場的危險信號引發的,市場風險的不斷攀升,政府才需要出臺政策來進行調控,降低風險,這對監管層的管理和行業發展都是有好處。”彭蔭喧認為,在經歷了放松之后,限購政策將會永遠退出歷史舞臺,未來政府會考慮一些更為長期有效的政策進行調整,“比如房產稅”。
那么,房地產企業應該如何應對限購取消之后的市場?彭蔭喧分析指出,房地產企業在完成地產開發之后應該注重后續的服務,提升管理和建筑的質量,爭取更多的市場認可和份額,實現品牌擴大。
“畢竟,現在市場選擇越來越多,購房人肯定更傾向于優質的品牌房企,選擇更多,挑戰更多。”彭蔭喧建議,房地產企業不能過度追求速度型的發展,應該更加平穩的進行發展,以好的產品來做市場。
(來源:中國新聞網)